4支刀-內地檢測人員將赴港協助核酸篩查 作者:benson 2020 年 8 月 11 日 “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經典流芳) 圖□:俄國作家契訶夫。 圖□:《第六病室》書籍封面。 圖□:《櫻桃園》書籍封面。 資料圖片 今年是俄國作家契訶夫誕辰160週年。在作家曾居住過的梅利霍沃莊園的書房裡放著一張名片,4支刀幹幹淨淨的白底卡片上印著: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簡簡單單,沒有任何頭銜。作為俄羅斯文學“黃金時代”的璀璨巨星,契訶夫名字不需要冠以任何頭銜,早已鐫刻在萬千讀者心中。 講述普通人的故事 1860年,契訶夫出生在亞速海邊的小城塔甘羅格。父親經營一家小商店,維持全家的生活,1876年商店破產,前往莫斯科謀生。契訶夫孤身一人留在家鄉繼續中學學業,靠兼職做家庭教師養活自己。 最初,契訶夫只是通過寫作賺取稿費謀生。19歲時,他考上莫斯科大學醫學系。讀書期間,為了補貼家用,契訶夫便開始向一些幽默刊物投稿。1879年底,他發表了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就此開始文學創作生涯。 畢業後,契訶夫一邊行醫,一邊寫作。行醫的經歷使契訶夫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人,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並促使他始終關注和講述普通人的故事。醫生的職業特點使他保持冷靜、客觀,作家的敏感又讓他能敏銳感知人物的悲喜無奈並用細膩的筆觸表現出來。 《裝在套子裡的人》中,別裡科夫總想給自己包上一層安全的外殼,嘴裡總嘟囔著:“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來”。《苦惱》中,馬車夫姚納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卻苦于無人傾訴痛苦,只能把心裡的話講給馬兒聽。馬兒吃著草,馬車夫講得越來越起勁。故事就在這裡戛然而止。契訶夫用寥寥數筆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深刻的情節,他堅持著自己的寫作理念──簡潔是天才的姐妹。 “如果我是文學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1890年,為了深入小人物的生活,內地檢測人員將赴港協助核酸篩查契訶夫拖著病體、不辭辛勞地橫跨西伯利亞到庫頁島考察。3個多月的時間裡,他遍訪了島上的居民和囚徒,創作了中篇小說《第六病室》,講述了一對知識分子之間的爭論。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但處處都是隱喻,折射出社會現實。此後,契訶夫的小說創作也逐漸走向成熟。 開創散文化戲劇的先河 也許是小說家的名聲過于響亮,以至于有很多人忽略了契訶夫在戲劇方面的成就。契訶夫被稱為“20世紀的莎士比亞”,他的作品反復登上世界各地的劇院舞台,對20世紀現代主義戲劇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作為劇作家的契訶夫,為戲劇創作開闢了不同的道路。在他的戲劇中,沒有劍拔弩張的衝突,談話很多、動作很少,人物就像在舞台上生活。但是,契訶夫的戲劇創作之路並不平坦,甚至直到作家去世後,他的戲劇才得到廣泛認可。託爾斯泰與契訶夫交往頗深,他對契訶夫的小說推崇備至,稱贊契訶夫是“散文中的普希金”;但他對契訶夫的劇作評價很低,甚至曾對契訶夫說:“莎士比亞的戲寫得不好,而您寫得更糟!” 1896年,契訶夫的劇作《海鷗》在聖彼得堡首演失敗,觀眾對于這種“平淡”的戲劇並不買賬,這讓契訶夫非常氣餒。當時最有名望的劇評家庫格爾也批評道:“契訶夫先生是小說家出身,他有一個致命的誤解,6合彩開獎號碼查詢落他認為小說筆法也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神聖的戲劇領地。由于有了這個致命的誤解,這個原本就不及格的劇本,便變得不可救藥了。”然而,正是這種當時不被認可的“小說筆法”成為了契訶夫戲劇創作的特點。 當時,正在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起籌建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戲劇導演丹欽科捕捉到這種戲劇的美學特點。在他的努力下,《海鷗》兩年後在莫斯科藝術劇院的舞台上再度上演,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後來,展翅飛翔的海鷗成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的院徽。 契訶夫的另一經典劇目《櫻桃園》于1904年在莫斯科藝術劇院首演並大獲成功,一些讀者和觀眾將之視為“俄國沒落貴族的挽歌”。《櫻桃園》講述了俄國沒落貴族加耶夫和朗涅夫斯卡雅兄妹想要挽救即將被拍賣的祖傳櫻桃園,但因沉湎于貪圖享樂和往日的輝煌中,毫無主見又無計可施,只能看著櫻桃園易主、消失的故事。整部戲籠罩著淡淡的詩意,故事娓娓道來,台詞含蓄、抒情。戲劇以“只有園子的遠處,斧子在砍伐樹木的聲音”收尾, 契訶夫打破了傳統戲劇衝突模式,將戲劇與散文、詩歌結合起來,擴寬了戲劇作品的內涵與外延。 文學之外的日常生活 高爾基曾說:“每個來到契訶夫身邊的人,會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己希望變得更單純,更真實,更是他自己。”雖然我們已經無法走到契訶夫身邊,但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還是可以觸碰到作家的偉大光輝和日常點滴。 1892年春天,契訶夫遷居莫斯科南郊的梅利霍沃莊園。這裡充滿田園風光,風景秀美、詩意盎然。在這裡,契訶夫不僅是作家,西班牙人還是醫生和社會活動家,更是一個平常人。 莊園簡單質樸,作家的書房和臥室正對著花園。讀書、寫作、會客,為農民聽診治病,閒適時帶著小狗散步,在池塘邊釣魚,在花園裡侍弄花草……契訶夫的生活熱鬧而平靜,在平淡的生活中不時迸發出創作靈感。戲劇《海鷗》《萬尼亞舅舅》,中短篇小說《裝在套子裡的人》《姚內奇》《帶閣樓的房子》等多部著作均誕生在這裡。 一直以來,契訶夫非常珍視自己的醫生職業,一直將治病救人當作本職工作。在莊園居住的日子裡,契訶夫免費為附近村民診病。每當閒暇的時候,契訶夫就會在屋頂旗桿上掛出一面紅色的旗子,附近的村民一看便知這是醫生開始接診的信號。 除行醫之外,他還曾經給家鄉捐獻大量書籍,捐建小學,組建醫療所。1897年,由于肺結核疾病的困擾,契訶夫離開了梅利霍沃,前往克裡米亞的雅爾塔療養。1904年,契訶夫與世長辭。他的遺囑也如他的一生一樣簡單平實:“幫助窮人,愛護母親,全家和睦”。(屈 佩)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29日 07 版) “我們相信你,因為你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是由尼日利亞華星藝術團創作並演唱的一首歌,西藏阿裡電力聯網工程全線貫通表達了對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與支持。在歌曲的視頻短片中,穿插了中國抗擊疫情的許多感人瞬間,身著中國紅唐裝的尼日利亞小伙吉米率領華星藝術團成員用中英雙語深情演唱。短片一上傳,便引起轉發熱潮,贏得眾多網友點贊。 聽著感人的旋律,看著團員們的深情演唱,許多人可能會以為華星藝術團是一個專業的藝術團體。事實上,他們都是中資企業裡愛好中國歌舞和中國文化的員工。目前,藝術團已有百餘名演員,其中尼方演員60多人,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將他們匯聚在一起。 在得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藝術團的成員們都紛紛表示要為中國做點什麼。吉米曾在蘇州大學就學,對中國懷有深厚感情。疫情發生後,他看到尼日利亞華僑華人身在海外而心系祖國,積極馳援祖國、捐款捐物;看到中國抗擊疫情戰線上的醫護人員無私奉獻、全力挽救生命的情景,他決定要創作一首歌曲,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感動之情和誠摯祝福。 吉米的想法與藝術團團長倪孟曉不謀而合。二人立刻投入創作,不停地修改、重錄,金合發app終于制作成了大家喜歡的模樣。他們希望用音樂表達海外華僑華人對祖國的掛念和尼日利亞友人對中國的真摯情誼。 創作過程中,吉米感慨萬分。中國人民在面對疫情時的團結與奉獻精神讓他敬佩不已。“我不由想到身邊的中國朋友們,他們都有著美麗善良的心靈,他們樂于助人、勤奮工作,影響和改變了許多尼日利亞人的生活。我把我感動的心情和發自內心的祝願都寫進了歌裡。”吉米說。 倪孟曉在尼日利亞生活工作了16年,目前下屬企業的當地員工已超過300人。在他的感染下,許多當地員工也喜歡上了中國歌舞,以至于後來每次工廠開工時,員工總是要他打開音響,在中國歌曲的陪伴下愉快地工作。從2006年起,工廠每天都在固定時間播放中國歌曲,他們最喜歡的是《一剪梅》《小蘋果》《中國心》。通過對照音樂短片、舞蹈視頻,他們一起欣賞、學習。大家熱情高漲,歌舞隊的成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經過不斷地摸索、積累、交流,他們的表演越來越受歡迎,經常被邀請參加各種活動,他們的舞獅節目已經成為許多場合的開場標配。2017年,歌舞隊被國務院僑辦正式授牌成為“尼日利亞華星藝術團”。在2019年開展的“走進尼日利亞校園文化活動”中,內地檢測人員將赴港協助核酸篩查藝術團每週至少走進一所當地中小學,連續演出、交流30多場,在當地中小學掀起了“中國風”,一粒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了孩子們的心田。 除了吉米外,藝術團裡不乏多才多藝的團員。艾博尼是團裡的金牌主持,語言幽默,風格如同脫口秀演員,言語中經常穿插著中尼兩國人民都能理解的小段子;小伙子傑瑞擅長舞獅,也是藝術團拿手節目“千手觀音”的主要演員之一……盡管只能在工作之餘排練,但在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西非最大城市拉各斯,華星藝術團已經闖出不小的名堂。倪孟曉說:“由于語言不同,4支刀不同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存在一定障礙,但舞蹈、歌唱等藝術卻是世界性的,能迅速拉近中國人與當地民眾之間的距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做中非文化交流的使者”。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在尼日利亞,像吉米一樣關心和喜愛中國的人不少,他們都通過自己的方式向中國傳遞祝福。中尼雖然遠隔萬裡,四支刀遊戲下載兩國人民卻心心相通。吉米說:“中國人民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展現了堅韌不拔、團結一致的中國精神,我相信中國可以戰勝一切困難。祝福中國,祝福中國人民!”(姜 宣)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2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