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電子遊戲場-愛爾蘭狗糧工廠發生聚集性感染
我的燈火生活|人生“三天”,路上26年 新華社上海6月15日電(記者王辰陽)城市夜幕下,酒吧總是燈火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成都,有歌聲裡唱火的玉林路小酒館;在北京,有人聲鼎沸的後海、三裡屯;在上海,不乏各種新奇有趣的酒吧,而艾軍的“昨天今天明天”酒吧,孤零零地“躲”在狹窄的華山路上,已經存在26年。 “很多人以為酒吧的名字來自那個著名的小品,但其實這家店早在1994年就開了,它的名字更是在1984年的時候就想好了,我又準備了10年才開了酒吧。”艾軍說。艾軍是“60後”上海人,聽從父輩的建議在中山大學讀生物化學專業。雖然是理科生,但艾軍喜歡文學、音樂、旅行,大二時曾獨自前往藏區旅行,就在那段時間,開酒吧的夢想在艾軍心裡扎了根。 三十而立,對于艾軍來說,這家酒吧就像是在而立之年孕育出生的“孩子”。艾軍曾經為了這個“孩子”忙前忙後,調酒、放音樂,甚至登台演出。但艾軍逐漸認識到,應該讓“孩子”獨立成長。他開始抽離,時而來店裡也只是在角落裡獨自飲酒,在客人眼中他只是一個愛喝酒的大叔。 上海提出要打造一批“城市會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