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game2019-屍速列車 作者:benson 2020 年 7 月 31 日 Onlinegame201916家上市券商分紅82億元 還有220億元“在路上” 上市券商去年業績的整體飄紅,讓外界對其分紅金額更加期待。 據統計,目前有32家上市券商在2019年度有分紅計劃,合計擬分紅金額高達302.07億元。截至《證券日報》記者發稿,屍速列車已有12家上市券商分紅實施完畢,另有4家上市券商發布了分紅實施公告,將于近期進行股權登記。至此,已有16家上市券商“兌現”2019年度分紅計劃,合計實施分紅金額為82.37億元。還有16家上市券商的分紅計劃“在路上”,仍有219.7億元分紅未實施。 32家券商擬分紅302億元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2019年,鑫寶娛樂城37家上市券商(不包含剛上市的中泰證券)實現盈利1016.59億元。其中,有32家有分紅計劃,合計擬分紅金額高達302.07億元。派現總額最多的是中信證券,其次是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和廣發證券等大型券商。 歷史上的高分紅證券公司,一般都具有市值排名靠前、ROE水平高、盈利能力強等特點。具體來看,上述32家有現金分紅計劃的上市券商,其每股分紅數額存在較大差異。其中,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國信證券等頭部大型券商的每股現金分紅較多,分別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元、3.9元、3.5元、3元、2.35元、2元(均為含稅)。2019年年報顯示,上述6家上市券商去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均超100億元,實現的淨利潤均超49億元,營收及淨利潤均位列行業前十。 除上述6家上市券商外,還有12家券商擬每10股分配現金股利達到或超過1元,其中,中國銀河、財通證券均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6元;東方證券、長江證券、國元證券均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5元;東興證券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4元;東吳證券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3元;長城證券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1元;紅塔證券、華安證券、山西證券、東北證券均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均為含稅)。 從32家上市券商的2019年擬分紅總金額來看,有9家券商擬分紅金額超10億元。其中,中信證券擬合計派發現金紅利64.63億元;國泰君安緊隨其後,四個全面擬合計派發現金紅利34.74億元;華泰證券位列第三,擬合計派發現金紅利27.23億元。 半數上市券商實施分紅 從券商分紅的實施進度來看,截至《證券日報》記者發稿,已有12家上市券商2019年度分紅計劃實施完畢,包括國信證券、國元證券、國海證券、第一創業、山西證券、長江證券、國金證券、東吳證券、浙商證券、西部證券、西南證券、紅塔證券,合計已實施分紅金額51.17億元。 另外,還有4家上市券商的分紅計劃等待實施,分別為東方證券(6月18日發布實施公告,股權登記日6月24日)、中信建投(6月19日發布實施公告,股權登記日6月29日)、東北證券(6月19日發布實施公告,被當廢品賣掉的高考準考證已補辦股權登記日6月24日)、天風證券(6月20日發布實施公告,股權登記日6月29日),合計將實施分紅金額31.2億元。 至此,16家上市券商的2019年度分紅計劃已“兌現”,還有16家上市券商的分紅計劃“在路上”。 2019年度未有分紅計劃的券商有5家。其中,海通證券因定增推進暫不分紅,這也是行業慣例;招商證券因目前正在推進配股相關事項而暫不分紅;方正證券為保障公司2020年-2022年戰略規劃的順利實施,在綜合考慮公司未來發展和股東長遠利益的前提下,2019年度擬不進行現金分紅;中原證券稱,于2019年11月7日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公司2019年上半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2元(含稅),所以2019年下半年擬不進行利潤分配,也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太平洋證券則是因為截至2019年末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潤為負數,為保障公司業務持續發展,實現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更好地維護全體股東的長遠利益,公司2019年度擬不進行現金分紅,不送紅股,也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本報記者 週尚 “隨著國內企業復商復市的加快推進,居民生活秩序明顯恢復,特別是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見效,5月份我國消費市場延續復蘇態勢,市場銷售連續3個月降幅收窄。”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日前談到前5個月我國消費市場運行情況時表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表示,洛杉磯快艇在短期內,當下的消費券發放、滿減優惠、直播促銷等舉措基本滿足了老百姓釋放消費壓抑情緒的需求。但從長期來看,促消費的覆蓋面仍需拓展。 多行業消費降轉升 預示逐步復蘇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居民消費增長主要呈現出三大新特征:第一,直播帶貨火爆,除了活躍在各大電商平台的專業主播外,越來越多的明星、企業家紛紛跨界參與直播帶貨,成為刺激消費的重要手段;第二,“國貨潮”風靡,隨著國內品牌及工廠自身競爭力提升,以及疫情期間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同抗疫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國產品牌成為當前消費市場的新寵;第三,“宅經濟”繼續火熱,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線上消費,這也讓生鮮電商、餐飲外賣等消費領域熱度不減。 近期,各地新一輪促消費政策加快落地,並持續加大力度。比如,吉林省日前印發《關于新一輪促消費擴內需的若幹政策舉措》,聚焦促進重點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提出五方面共14條措施;河北省廊坊市舉辦首屆“618嗨購節”,活動將持續至7月18日;青島市政企聯合發力,近日發放逾1.2億元惠民優惠券;湖北省發布《應對疫情影響進一步促進商業消費若幹措施》,推出25條促消費措施。 隨著各地圍繞提振消費出台一系列舉措,多個行業消費扭降轉升、逐步復蘇。“總體上看,近期逐步復蘇的消費行業主要集中在汽車以及餐飲、旅遊等線下生活性服務業板塊。”付一夫表示。 對于上述多個行業消費復蘇的原因,付一夫稱,首先,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穩步有序推進,線下消費市場逐漸復蘇,進而利好了汽車、餐飲、旅遊等消費市場的回暖。第二,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推出了一系列提振汽車消費的政策,包括降低限購力度、增加汽車號牌限額、給予相應補貼等,還針對線下生活性服務業制定了發放消費券等短期刺激手段,政策作用讓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被抑制的需求得到了釋放。 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屍速列車汽車產銷量分別實現環比增長4%和5.9%,同比增長18.2%和14.5%,增幅比上個月分別擴大15.9個百分點和10.1個百分點。商務部數據則顯示,前5個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37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幅比前4個月加快2.9個百分點。 消費者“下單+看熱鬧”兩不誤 作為帶動全民消費的重要節點,今年的“618”也被寄予了更多期待。 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的“618”對于市場的意義早已突破一次例行的年中大促。這不僅是商家們的一次集中回血,更為重要的是對市場整體信心的極大提振,甚至可以被視為疫情防控與經濟全面復蘇的轉折點。從剛剛過去的“618”數據來看,消費的恢復已明顯提速,消費者積攢的蓬勃消費需求在這一節點集中體現,打破了之前對于疫情過後需求不足的擔憂。 今年的“618”年中大促,京東、淘寶、蘇寧、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多個平台火力全開吸引消費者。 北京某互聯網企業員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之前就了解到自己心儀的商品在某個大V的直播間折扣非常給力,但是因為不知道商品的具體出場順序,最後幹脆看完了整場直播,既湊了直播的熱鬧也完成了下單,還挺有意思的。 盤和林表示,從長期來看,促消費的覆蓋面仍需拓展,Onlinegame2019多樣化促消費手段、針對特殊群體的促消費方式、個性化的促消費服務模式還需繼續探索。另外,消費模式創新、消費供給升級等也需加快推進,讓促進消費與主動消費兩頭發力,營造長久可持續的消費增長空間。本報記者 劉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