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皇宮電子遊藝場-中鋼股東會
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2020年新聞發言人名錄發布 16年增加兩倍多原標題:新聞發言人數量16年增加兩倍多 生態環境部供圖 圖/交通運輸部官網 中國氣象局供圖 昨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最新版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新聞發言人名錄。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各省(區、市)黨委和政府新聞發言人共248位,其中中央部門155位,地方93位。與2019年相比,新聞發言人增加13位,其中中央部門增加11位,地方增加2位。這是自2004年起,國新辦連續第16年公布新聞發言人名錄。近年來,新聞發言人隊伍持續擴容。從2004年首次公布的75位發言人到如今的248位發言人,新聞發言人數量是原來的3倍之多。 焦點1 新聞發言人有哪些新面孔? 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設立新聞發言人 與2019年名錄相比,2020年的新聞發言人最新陣容迎來了不少“新鮮血液”。 記者注意到,多個部門新設新聞發言人。 全國人大常委會及有關部門首次設立新聞發言人。其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新設1名新聞發言人,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汪鐵民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新設2名新聞發言人,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研究室主任臧鐵偉、立法規劃室主任岳仲明擔任。 此外,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也新設1名新聞發言人,由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行政司副司長王舒毅擔任。 多個在2018年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新成立的部門,新聞發言人有所增加。 2018年3月,原國土資源部和國家海洋局等部門職責整合,組建自然資源部。該部門發言人由3位增至4位,分別為總工程師程利偉、總規劃師吳海洋、辦公廳主任劉國洪、海域海島司司長高忠文。其中,劉國洪、高忠文是首次以新聞發言人身份亮相。 2018年新組建的國家移民管理局新聞發言人也由1人增至2人,分別為外國人管理司司長陳斌和綜合司副司長孟小援。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副局長、新任發言人朱鳳蓮亮相,是繼範麗青之後國台辦第二位女新聞發言人。 交通運輸部也有新面孔。據最新名錄,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週偉不再擔任新聞發言人,由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孫文劍“補位”。孫文劍算得上是一名“新聞老兵”,曾長期在《中國民族報》從事記者工作,長期採寫介紹民族地區經濟、農業、人文的新聞報道。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由2人增至3人,付凌暉進入名錄。公開簡歷顯示,付凌暉現任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副司長、博士,高級統計師,長期從事經濟分析研究工作,今年2月擔任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焦點2 有哪些老面孔卸任? 外交部原新聞發言人陸慷今年卸任,任職四年多留下不少金句 與2019年新聞發言人的名錄相比,新版名錄中也有不少大家所熟知的面孔離開了新聞發言人崗位。在記者會上留下諸多金句的外交部原新聞發言人陸慷就是其中之一。 陸慷2019年卸任外交部發言人職務。7月18日,他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的最後表示,“因為工作安排,今天應該是我作為外交部發言人最後一次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作為即將卸任的新聞司司長,我也祝願所有的外國記者朋友繼續能夠在中國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公開資料顯示,陸慷出生于1968年,江蘇省人,今年51歲,是一名資深外交官。 2015年,陸慷離開駐美使館,回國擔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兼外交部發言人。當年4月17日,陸慷第一次以新聞發言人和新聞司司長的身份,宣布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當年4月下旬出訪巴基斯坦的消息。 據報道,他也是外交部自1983年3月1日正式設立發言人制度以來的第29任發言人。 擔任外交部發言人的四年多時間裡,陸慷也一直以剛健的風格著稱,留下了不少“金句”。 2016年7月14日,有記者追問,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說,“無視裁決將嚴重違反國際法,付出巨大聲譽成本,中方怎麼看”?陸慷針鋒相對,“我還想強調的是,澳大利亞方面是把國際法看得太輕了。中方尊重國際法,在我們看來,如果有任何國家‘嚴重違反國際法’,後果不應該僅僅是‘聲譽成本’。在這方面,我有四個字送給澳大利亞方面──‘殷鑑不遠’”(注:指殷商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鑑戒。後泛指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 焦點3 有哪些資深“老兵”? 記者出身、教育部發言人續梅任發言人超11年 有不少資深發言人繼續在名錄中亮相。自2008年6月擔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以來,續梅繼續出現在“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2020年新聞發言人名錄”,她任發言人已經超11年。 公開簡歷顯示,續梅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獲教育學學士、文學碩士學位。曾在中國教育報刊社做過記者、編輯,先後任部門主任、編委、副總編輯等職務。2008年2月任教育部《人民教育》雜志副總編輯(副司級)。當年6月,任教育部辦公廳副主任兼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 2008年7月,彼時剛擔任新聞發言人的續梅在教育部例行發布會上首次亮相。前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因個性鮮明受媒體關注,其卸任引起了媒體對新發言人的興趣。發布會一結束續梅就面對數十家媒體記者的“圍攻”。續梅表示:自己會汲取前任新聞發言人的優點,比如敬業、熱情和創新精神。而對于“美女發言人”的稱號,她表示不敢當。 ■ 對話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 新聞發言人不能唱獨角戲 昨晚,新京報記者專訪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他表示,部委的“第一新聞發言人”重視新聞發布、作出表率十分重要。新聞發言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是唱協作曲,不是獨角戲。 新京報:生態環境部每月例行發布會,不僅有業務司局官員,還有專家學者等,這是出于什麼考慮? 劉友賓: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是新聞發言人,各個業務司局一把手,都應該參與到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中來。人人都主動宣傳環保工作,回應公眾關切。雖然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只有一位,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們有比較好的氛圍,我們是團隊協作,唱協作曲。 新京報:生態環境部每月召開輿情會,是出于什麼考慮? 劉友賓:我們每個月都召開輿情會,因為新聞發布會不是閉門開會,發布會一定要跟社會對話、跟公眾對話。一個話題外面如果已經沸沸揚揚,你卻置若罔聞,如此麻木不仁的話,那只是單口相聲、唱獨角戲,